2019年10月22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和武汉纺织大学联合推出的“新织楚裳”非遗服饰秀在景山公园泰皇殿精彩亮相。这也是在“锦绣中华”系列活动中,首次出现的以传统手纺手织土布为专题的非遗服饰秀。

2019年的“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品牌活动之一,选址在北京景山公园中轴线举办,该活动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民俗学会、武汉纺织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Grace Chen设计团队、度兮设计团队、DRita设计团队、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等多家机构参与协办。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锦绣中华中国非遗服饰秀组委会主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锦绣中华中国非遗服饰秀组委会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主任孙旭光,北京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张勇,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陈红,文化和旅游部机关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副局长李建军,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故宫博物院纪委书记朱鸿文,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党委书记张希光,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金启宁,中国民俗协会会长叶涛,山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嘎,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文,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杨仲怡,北京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张亚红,北京公园管理中心总会计师赖和慧,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祁春英,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关立新,以及北京市属各公园党政负责人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该活动由敦煌遗韵、新织楚裳、雅鲁藏布、镜花水月、草原霓裳、丝墨停云、青出于蓝、粤绣粤美、旭日船歌、云梦彝山、知否岭南、丝绪东方、丝路之光等14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展演组成。苏绣、广绣、缂丝、盘金、盘银、编结、京绣、土布制作技艺、南通蓝印花布、传统棉纺织技艺、黄梅挑花、阳新布贴、苗族挑花、广彩瓷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2019年锦绣中华的舞台上绽放新时代的光彩。

“新织楚裳”以荆楚地域文化为背景,从湖北荆州博物馆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纺织品文物中寻找设计灵感和设计元素,以楚国民间布衣到王侯贵族的衣饰变化为轴线,以传统手纺手织土布为主面料,以民间挑花做图案装饰,服装色彩由清新质朴的蓝、灰、白色系逐步过渡到浓重华丽的熟褐、赭石色系,再现楚地风韵。设计师以全新时尚的服饰造型表现手段,通过大胆创新的裁剪和拼接,充分表现了手织土布粗细的变化和自然的质感,提升了传统手织土布的艺术审美价值,演变出融于当代时尚生活的系列服饰。

本次展演的“新织楚裳”系列服装共42套,其中女装31套,男装1套,童装10套,由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给予枣阳粗布面料和资金支持,武汉纺织大学非遗中心团队设计。系列服饰植根传统纺织技艺,抽离深挖楚地纺织服饰文化精髓,融入了湖北枣阳粗布传统纺织技艺。为传统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发展思路,也是为新中国70周年生日献上一份贺礼。
“新织楚裳”一登台,整个秀场都惊艳,“新织楚裳”展示了荆楚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礼赞和向往,演绎着非遗的魅力,其中枣阳粗布萌宝宝的走秀和粗布祖孙的亮相更是成为整晚秀场的亮点。


各大媒体都对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YY、抖音、火山小视频等近30家网络平台进行全程同步直播,活动相关视频还将登陆腾讯视频时尚频道。
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活动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大友先生和张其华女士与活动组委会相关领导合影留念!
围绕传统棉纺织技艺保护与发展,2019年10月22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和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手纺手织、薪火相承——传统棉纺织技艺保护与发展路径探索”学术研讨会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会议室召开,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棉纺织技艺传承人等各路专家多视角交流、共同探讨传统棉纺织技艺保护与发展路径。